湖北鄂州市关工委:用心用情做好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12-05 17:33来源:环球新闻瞭望 环球新闻瞭望讯:“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是国家关工委坚持开展十余年的品牌活动,湖北省鄂州市关工委与市政法委、市司法局、市教育局等部门紧密协作,在全市中小学中形成全面参与的机制。2017年8月,鄂州市在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市活动中,被中国关工委、司法部、综治办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助推鄂州获得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作先进城市”光荣称号。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普法教育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构。鄂州市关工委及时充实完善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领导小组,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二是完善联动机制。主动对接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等组织机构,增强青少年教育工作合力。三是强化政策支撑。市关工委会同市政法委、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市法学会制发《关于开展第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通知》,明确工作内容和分工职责,联合举办全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同时,召开工作联席会议、调度会议,组织现场观摩,推进全市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扎实开展。 二、拓展平台和阵地,普法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1.以中小学校为主阵地。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台、多媒体教学网络等教学设施集中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二是通过举行法律法治学习主题班会、升国旗仪式、禁毒宣誓签名等形式,增强青少年学生遵法守法、预防犯罪的意识。三是充分发挥法制校长的作用。全市各中小学都已预备一名政法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其中鄂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闫利国亲自担任鄂州高中法治副校长。形成了坚持普遍预防与重点防控相结合,政法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动协调的长效机制。法制副校长履行学校普法教育的职责,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青少年法制教育列入全校教育计划,保证了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教育。
3、构建维护青少年权益的保护网。一是畅通青少年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各类青少年侵权案件,实行“零距离、零等待、零审查(家庭困难状况)”的“三零”服务,实现青少年侵权案件全受理,对符合援助条件的青少年法律援助案件当场受理,确保便捷高效。二是开通“12348”咨询服务热线,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法律咨询和服务。三是开设各行业“青少年法律咨、援助工作站”,为青少年构建全方位、全时空、全流域的权威保护网。近三年来,全市已开设“青少年法律咨询、援助工作站”6个,办理各类青少年法律援助案件140件,“12348”热线提供青少年咨询解答803次。 三、打造特色品牌,开展青少年零犯罪学校和社区创建活动 近三年来,我们将创建青少年零犯罪学校、零犯罪社区作为巩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成果,促进全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落到实处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抓手,联合市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开展为期三年“双零”创建活动。此项活动旨在进一步明确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教学导向,着力推进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以更有作为的姿态融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助力学校办好思想政治教育,助力社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努力形成开放、融合、共享的社会化关爱教育机制。
市司法局在全面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中,注重青少年普法和青少年维权,设立青少年法律咨询、援助工作站,为基层村(社区)配备一名律师为法律顾问,全方位开展青少年权益维护,抓好涉及青少年矛盾纠纷调解、失足青少年帮扶矫正工作。
4、跟踪调度,全面推进。市关工委作为牵头单位,始终注意加强统筹协调,协同推进“双零”创建工作。一是适时调度。活动之初,明确分工责任,指导细化适时方案;发现典型,及时组织现场观摩学习活动,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听取各地各单位创建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加强调研。开展两次专题调研,到相关部门和学校、社区实地检查和督促创建工作。三是注重宣传。编发多期涉及创建工作信息简讯,引导各地学习借鉴,鼓励拓展和创新普法教育渠道和方式,扩大创建活动声势,营造浓烈的创建氛围。 责任编辑:姜成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