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法润乡风缔造 “无讼村居”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5-25 08:01来源:环球与瞭望
文章附图


    襄州区法院黄集人民法庭坚持为基层治理注入法庭力量,在能动司法中坚守小法庭的大梦想——

        法润乡风缔造 “无讼村居”

作者:襄阳市襄州法院张广宇、汪月)


        五月的鄂西北岗地,金色的麦田在收割机的描摹下,处处溢满丰收的喜悦。

        5月20日,双休日傍晚,襄州区黄集镇马集村,踏着斜阳晚归的乡亲们,借着警车和村头的路灯光,与襄阳市襄州区人民法院黄集法庭法官有了一场浪漫而舒心的邂逅。

       “这几天,我们村的小麦机收接近尾声了,可我们好几家种粮户去年的卖粮款还没有着落,这事咋办好?”“夏收完毕就要夏种,购买种子、化肥时条据要怎么打才放心,法官给我们支下招!”利用工作之余入村湾、进弄堂开展今年的第三场“法治夜校”,这是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法院黄集法庭坚持为基层治理注入法庭力量,以能动司法润泽和美乡风,共同缔造“无讼村居”的一个缩影。

       便民解纷:嵌入村民心坎的“连心卡”

         黄集法庭辖区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两省,鸡鸣闻三县”之称,是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的襄阳市北大门。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种养植、土地、建房、停车、排水、通行、绿化等引起的纠纷呈上升趋势。

“小纠纷连着大民生,小矛盾折射大民风。要缔造‘无讼村居’,关键在于解群众之所需,通过诉源治理引导群众把纠纷化解在诉前。”黄集法庭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诉源治理模式,做实矛盾纠纷前端化解。

       “胡法官,我们村老的厨房正对着某家的沼气池,天一热臭气熏天,蚊虫横飞,老正在和梁某家理论呢,搞不好要打起来,这案子该咋调解才好。”“别急,这案子涉及相邻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双方的结要按照方便生活的原则来化解。我这就联系派出所张所长,我们一会儿就到。”20226月的一天,一张便民解纷连心卡将黄集法庭庭长胡喜兵与彭梁村调解员连在了一起。一番点拨之后,驻村调解员很快稳定了双方情绪。随后,胡喜兵与派出所所长张恒小赶到现场,最终,在三方协力调处下,两家包括丢狗在内的五项矛盾纠纷一举调解成功,双方握手言和。

          去年以来,黄集法庭积极下沉司法力量,向辖区群众发放“便民解纷连心卡”3000余张。

带上“便民解纷连心卡”,法庭干警每周下沉辖区村居,察民情、问民意,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每周一上午定时与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召开矛盾纠纷排查研判会。去年以来,黄集法庭进村入户排查矛盾纠纷线索70余条,就地成功化解30余起,切实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法治夜校:植入解纷体验的“讲评会”

      稻场中、火盆边、茶几旁,黄集法庭庭长胡喜兵用接地气的语言为村组群众讲解常见法律纠纷知识,以案释法。

        2月23日晚7时许,因一场相邻排水纠纷,黄集法庭干警等一行人走进李楼村秦家小组,与村民围坐在稻场上的火盆旁,开展“法治夜校‘现场解纷讲评会’”。

       进入现场解纷环节,秦家小组村民王某某家因房屋地基较低排水困难,需要从相邻魏某某家的土地、种植物上铺设管道而产生了尖锐的相邻纠纷。经过法官讲法,群众、村干部、人大代表等评理、协商,魏某某与王某某握手言和,当场签订和解协议,成功化解该起相邻排水纠纷。

       紧接着,现场王某某激动地质问邻居李某某为何推倒相邻的一堵院墙,请求法官、现场群众评理解决。法官就案说法,群众各抒己见,更有代表引喻“六尺巷”的故事,最终使得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一场法治夜校化解两起相邻纠纷。群众与法官共同以案讲法评理,理顺千头万绪,评出法理人情,这样的‘讲评会’我们欢迎。”讲评会后,李楼村支书李连群拉着黄集法庭庭长胡喜兵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通过法官讲法、群众评理的方式,带动群众、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共同参与、共同调解,注重当事人的解纷体验,既宣讲法律,又实质性化解了矛盾纠纷。这样的“法治夜校”,已成为黄集法庭助力“无讼村居”创建的日常。

      条块联动:融入乡村治理的“高速路”

       4月7日,最高院张军院长在深圳中院调研指出,“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通过做群众工作,把解纷工作再往前延伸,总结成案原因,以司法建议的形式发给综治部门,努力让一些纠纷在形成诉讼前,在街道、乡村化解在萌芽状态,这才是传承好、发扬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重温张军院长的这段讲话,胡喜兵有一种莫名的激动。黄集法庭力推的“无讼村居”创建,一开始就与镇党委的设想不谋而合。法庭《关于党委高位推动、条块一体联动推进“无讼社区”创建的司法建议》很快转化为制度成果,《襄州区黄集镇关于推进“无讼村居”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襄州区黄集镇“无讼村居”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等系列文件出台,全镇形成“党委领导、法庭指导、部门协同、村居主抓、社会参与”的“无讼村居”创建体系。

         纵向构建镇、村、组三级纠纷过滤机制。由法庭提供业务指导,组干部上门化解排水、通行、债务等简单纠纷,村干部、驻村律师、五老乡贤精准化解建房、土地、情感等复杂纠纷,镇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动化解群体性纠纷,力求将邻里矛盾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横向搭建部门、行业、群团多元解纷网络。建立“法庭+”工作模式,推行“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机制,邀请各部门指派调解员进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分流引导、诉非衔接、委派调解等活动。

    “给王某家围墙留20厘米的排水沟,以此为界范某家用木桩以及防护网作自家围墙,以后两家互不干涉,这份调解卷宗内容详实,装订规范,客观反映了村民自治调解过程。 4月13日下午,一场关于“无讼村居”创建调解卷宗评审会在黄集镇政府会议室举行,来自黄集镇3个社区、39个村的治调主任带着本村调解的卷宗走进会场,接受黄集法庭庭长胡喜兵主持的评审经过评审,全镇42个村(社区)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6件次,22个村(社区)实现了“零”诉讼。

       “‘无讼建设,黄集先行。我们在黄集法庭开展创建试点,并逐步在全区开,就是要形成司法引导与村居自治相结合、司法职能与社会责任共承担的社会治理创新机制,促进基层村居化讼少讼,再力争到无讼的转变,共同缔造和美乡村,为辖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贡献法院力量。”襄州法院院长陈勇信心满满。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副标题